小井紅軍烈士墓

一、教學主題
學習井岡英烈“堅定信念、為主義而犧牲”的奉獻精神。
二、教學目的
圍繞小井紅軍醫院130多名烈士壯烈犧牲的歷史,幫助學員進一步深入了解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為主義而犧牲”的奉獻精神。
三、教學用具
1.錄放機一臺、安魂曲錄音帶一盒。
2.哀悼用小白花(參加教學人員每人一朵)。
四、教學實施
緬懷革命先烈 繼承先輩遺志
各位學員:
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了小井紅軍烈士墓前,共同緬懷安葬在這里的130多位紅軍烈士。他們都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兒女的父親。80多年前,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舍棄了青春與生命,永遠地倒在了這塊紅土地上。
1928年底,湘贛兩省敵軍集中6個旅18個團,兵分五路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會剿”,此時的井岡山危在旦夕。紅軍果斷采取“圍魏救趙”的戰術,作出了紅四軍主力部隊出擊贛南、閩西,紅五軍和紅四軍三十二團奉命留守井岡山的決策。從1929年1月26日開始,敵軍集中重兵對黃洋界、八面山、桐木嶺等哨口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盡管紅軍勢單力薄,但是戰士們憑險據守,打退了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哨口始終在紅軍的手中。
1月29日,在正面進攻不能得手的情況下,敵軍用200塊銀元買通當地一個游民,在他的帶領下,繞過黃洋界哨口,從龍潭方向突襲小井。正在小井紅軍醫院接受治療的130多名重傷員和部分醫護人員來不及轉移,不幸落入敵手,被押解到這里。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紅軍戰士寧死不屈。當敵人在他們的面前架起機槍的時候,這130多位紅軍戰士的心中十分清楚:他們的人生即將結束!
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要想生存其實也很簡單,只要說出紅軍主力的去向、只要說出指揮機關的地點,就能夠活命。然而,始終沒有人開口,沒有人說出一個字。最后,這130多名手無寸鐵的紅軍戰士被就地槍殺,其中包括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小井村的潺潺溪水。躲在山上的百姓目睹了這一切,夜晚,他們悄悄地下山,含著眼淚,忍著悲憤,冒著生命危險,就地掩埋了烈士的遺體。解放以后,當地政府在掩埋烈士遺體的地方,建起了我們眼前的這座紅軍烈士墓。
站在烈士墓前,讓我們共同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屬于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力量讓我們的戰士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亡?為了名嗎?由于醫院被燒,花名冊被毀,這130多位烈士最后只被回憶出17位的名字,其他烈士的英名就永遠地鑲嵌進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那塊無名英雄碑上!為了利嗎?幾十年過去了,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光榮烈屬”的牌匾都無法懸掛到他們的家門上。烈士的親人盼來了革命的勝利,卻沒能盼來烈士的回歸。
不為名,不為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們呢?打開封存已久的歷史,翻開浩如煙海的黨史文獻資料,我們從中找到了答案,那是1928年遂川縣工農兵政府印發的一本小冊子,有一篇題為《共產主義者須知》的文獻,上面明確寫道:“共產主義者,不畏難,不怕死,不愛錢,為主義而犧牲。”
正是這種對“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使他們義無反顧,在踐行理想的旗幟上寫下了壯美的詩篇。他們都是為理想而來,為主義而爭,為信仰而戰,留下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在遂川縣,就有這樣一位英雄的母親,她用自己的生命支持兒子鬧革命。她就是全國解放后第一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陳正人的母親張龍秀。
1928年初,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攻克了遂川縣城,全縣上下迅速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鬧暴動、建政權的熱潮,陳正人擔任中共遂川縣委書記。作為一名母親,張龍秀看到自己的兒子是革命運動的組織者,深感欣慰,于是自己也與兒子為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然而,革命勢力的蓬勃發展使國民黨當局寢食難安,很快,他們派出兩個團侵占了萬安縣城,威逼遂川。為了保存實力,毛澤東率領紅軍回師井岡山,遂川縣黨、政、軍機關也一并撤離。就在紅軍走后沒幾天,敵人便侵占了遂川縣,大肆捕殺紅軍干部和革命家屬,四處通緝捉拿遂川縣黨、政、軍領導人。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遂川,張龍秀不幸被敵人抓捕。
兇惡的敵人燒毀了張龍秀的房子,把她關押在一問暗室里,對她進行嚴刑拷打,逼她說出紅軍和遂川黨組織的情況,并試圖利用她逼迫陳正人投降。面對苦痛和折磨,張龍秀毫不屈服,始終沒有說出一個字。最后,喪心病狂的敵人竟然使出了對付女性最狠毒的手段——殘忍地割掉了她的乳房。頓時,張龍秀胸前鮮血直流。她咬緊牙關,忍著這慘無人道的折磨,憤怒地痛斥敵人,不久,便暈死過去。瘋狂的匪徒又用冷水把她潑醒,在她身上連刺了28刀,見她還在喘氣,又用“開膛剖腹”的酷刑殘害了這位年近花甲的婦女。
潔白的雪花漫天飛舞,巍峨的群山傲然挺立,青山不會忘記,綠水不會忘記,每一個井岡兒女都不會忘記,這位為革命獻出了生命的英雄母親。
母親,人世間最溫暖的字眼!她是孩子病床前默默流淚的那個人,她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為你牽腸掛肚的那個人,她是萬家燈火團圓中那個操勞的身影,她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那份思念。那山重水復的千里路啊,那風霜雨雪的萬里程,一路灑下的是悠悠不盡的母親的愛。張龍秀,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滔滔理論,但她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超人的勇氣,將柔弱的身軀,制成了箭一般的武器,頭可斷,腹可剖,浩然正氣永長存!在信仰面前,她用生命詮釋了一個母親最無私的愛,這是一種超越了個人生死的崇高大愛。正是這份愛,伴隨著陳正人南征北戰。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不再失去父母,為了讓更多的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他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每當走進歷史的深處,我們總有無數的記憶和無數的感動。當這種感動再次被喚醒的時候,我們又怎么能夠忘記,那些為革命獻出了牛侖的英雄。他們那樣年輕,卻承擔起了革命的重任。他們也有親情和愛情,可是,為了后輩的幸福,他們卻甘愿舍棄這一切。幾十年來,也許他們的妻子兒女天天在盼著他們凱旋,直到全國解放也沒有等到只言片語;也許他們風燭殘年的父母多年臥病在床,正等著他們端茶遞水,尋醫問藥,直到彌留之際還聲聲呼喚著他們的名字……然而,歷史已經久遠,石碑無聲,烈士無言。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把生命交給自己認定的事業,無論艱難險阻,不管成敗與否。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對信仰的堅守和執著,明知前途也許坎坷,道路也許曲折,但永不言棄!
??以上就是小井紅軍烈士墓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方面的需求,可以隨時咨詢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jgspx.com.cn/xianchangjiaoxue/2017/1124/58.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