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是姊妹篇。前一篇從理論上講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后一篇繼續講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存在的原因,但著重點是以井岡山根據地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講一個地區紅色政權存在的客觀事實。全文既有生動的事實敘述,又有深刻的經驗總結,細讀全文,像讀一篇文采斐然的報告文學,更像是讀一篇如何建設紅色政權的極具指導意義的黨內文件。
精讀《井岡山的斗爭》,方知開辟井岡山道路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艱難,多么的不易!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根據湖南省委《關于奪取長沙的命令》,起義的部隊向長沙進軍受挫,毛澤東同志當機立斷,及時停止了進攻長沙的計劃,率領部隊向農村退卻,開始了工作重點由城市向農村的轉移。
9月29日,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了永新縣三灣村,在這里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與此同時,毛澤東同志親自寫信給占據井岡山為王的袁文才說明工農革命軍的意圖,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10月6日,毛澤東同志在寧岡大倉村會見袁文才,說服袁文才同意工農革命軍進駐井岡山的計劃,并寫信幫助革命軍做山上王佐的工作。
圖片 1927年11月9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為人民軍隊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井岡山從此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的斗爭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
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初創時期。在這個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領導井岡山軍民做了大量工作,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主要表現在:
(一)保存和壯大了一支革命的武裝力量。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了對工農革命軍的建設,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同時,向工農革命軍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任務”和“三項紀律,六項注意”,以及對待敵軍的方針和政策,采取了各種形式對廣大士兵進行無產階級的思想教育。從而使這支武裝力量不僅保存下來,而且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重建了邊界地方黨的組織。早在1926年,井岡山地區就有了黨的組織。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各級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只剩下少數避難藏匿的黨員。毛澤東同志率領部隊來到井岡山以后,就著手重建邊界地方黨組織的工作。1928年2月,邊界先后成立了寧岡、永新、遂川、茶陵四個縣委和酃縣特別區委,蓮花也有了黨的組織。
(三)組織發動群眾開展了打倒豪紳的斗爭。毛澤東同志為紅軍規定的三大任務之一是“打土豪籌款子”。打土豪,不僅可以解決部隊的給養,同時,也從政治上、經濟上打擊了封建勢力,滅了豪紳階級的威風,長了貧苦農民的志氣,深入地發動了群眾。
(四)形成了紅色割據的局面。前委領導邊界軍民大力開展軍事斗爭,用武裝的力量戰勝敵人,推翻舊政權,建立紅色政權。1927年10月至2月8日,先后攻下了茶陵、遂川、寧岡三縣,建立了這三縣的工農兵政府。從此,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初步形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
《井岡山的斗爭》一文對以上形勢作了以下概括:“湘贛邊界的工作,從去年十月做起。開頭,各縣完全沒有了黨的組織,地方武裝只袁文才、王佐各六十支壞槍在井岡山附近,永新、蓮花、茶陵、酃縣四縣農民自衛軍槍支全數繳給了豪紳階級,群眾革命情緒已經被壓下去了。到今年二月,寧岡、永新、茶陵、遂川都有了黨的縣委,酃縣有了特別區委,蓮花亦開始建立了黨的組織,和萬安縣委發生了關系。地方武裝,除酃縣外,各縣都有了少數。在寧岡、茶陵、遂川、永新,特別是遂川、永新二縣,進行了很多次打倒豪紳,發動群眾的游擊暴動,成績都還好。”
1928年3月至6月,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盛時期。但是,根據地在走向全盛之前,首先迎來的是“三月失敗”,這就是《井岡山的斗爭》中說的:“三月上旬,前委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而取消,改組為師委(何挺穎為書記),變成單管軍中黨的機關,對地方黨不能過問。同時毛部又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調往湘南,遂使邊界被敵占領者一個多月。”
1928年初,毛澤東同志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使紅軍真正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人民的子弟兵
“三月失敗”是湖南省委和湖南特委執行瞿秋白“左”傾盲動主義的結果,他們排斥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1928年3月上旬,湘南特委軍事部長、省軍委特派員周魯來到井岡山,取消了毛澤東同志為書記的前委,將前委改組為師委,何挺穎為書記,毛澤東為師長,師委成了單管軍中黨的機關,對地方黨不能過問的組織,實行“左”的政策,將小資產階級被驅到豪紳一邊,掛起白帶子反對我們。更加上毛澤東同志又被湘南特委命令挺進湘南,軍隊失去了正確的指揮,結果就讓邊界被敵人占領了一個多月。據粗略統計,寧岡的蔡亞、李亞兩村被燒房屋四十七棟,壩上全村大小三百余間房子全部被燒,一些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和蘇區干部慘遭殺害。黨和群眾的組織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壞,邊界斗爭進入暫時的低潮。
4月28日,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向湘南進軍途中,與朱德率領的部隊在寧礱市會師。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并召開了第四軍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軍委會,毛澤東同志任書記。這時,正是南方統治勢力暫時穩定的時候,湘贛兩省派來“進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部隊,少則有八九個團,多則有十八個團,然而紅四軍以不足四個團的兵力與敵斗爭四個多月,勝利開創了根據地的全盛時期:
(一)壯大了革命的武裝力量。在正規紅軍壯大的同時,地方武裝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區、縣普遍成立了赤衛隊(或游擊隊),鄉普遍組織了暴動隊。
(二)深入了邊界的土地革命。5月以后,根據地內普遍開展了分田地運動,到7月,土地的大部分分配了,小部分在分配中。極大地鼓舞了邊界群眾參軍參戰,送糧送鞋,支援革命戰爭的積極性。
(三)發展了黨的組織。5月20日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了湘贛邊界地方黨的最高領導機關。黨的組織發展到寧岡、永新、遂川、蓮花、酃縣五個縣委和茶陵特別區委,縣級以下的黨組織直至鄉黨支部也普遍建立起來,邊界黨員人數達到一萬多人。
(四)推廣了民眾政權組織。由于執行“十六字訣”的游擊戰術原則,紅四軍先后取得了三占永新的勝利,并幫助群眾建立了永新、酃縣、蓮花三個縣工農兵政府。5月20日,在茅坪蒼邊村,成立了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此時,區鄉政權也普遍建立。龍源口大捷后,邊界的紅色區域有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縣東南部。
1928年7月至12月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恢復時期。5月,湘贛兩省敵軍,加緊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進攻,7月初,發動了對井岡山的第二次“會剿”。毛澤東同志得知寧岡告急,立即召開特委、軍委聯席會議,研究了對付敵人的具體辦法。7月12日,紅軍攻克酃縣縣城,實現了打破湘贛敵軍“會剿”計劃的第一步,但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和派任邊界特委書記楊開明,不顧聯席會議的決議,將主力部隊拉往湘南,致使邊界各縣平原地帶盡為敵人占領,割據區域大部丟失,只剩些敵人無法占領的小山區,黨和政府的組織大部塌臺,造成邊界斗爭的“八月失敗”。
對于“八月失敗”,毛澤東同志指出:“八月失敗,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當時正是統治階級暫時穩定時期,反而采取在統治階級破裂時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進,致使邊界和湘南同歸失敗。”
“八月失敗”后,毛澤東同志率領三十一團三營經三灣、茅坪、黃洋界、小井、大井、酃縣等地,于8月23日在桂東與紅軍大隊會合,當天,召開了紅軍營以上干部會議,朱德、陳毅、杜修經等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討論了分兵后的情況,批評了杜修經強令紅軍向湘南冒進的錯誤,并要他在會上作了檢討,同時要求湖南省委就湘南失敗之錯誤給杜修經紀律處分;總結了“八月失敗”的經驗教訓,決定紅軍大隊重返井岡山;通過了政治紀律決議;取消了湖南省委任命的前敵委員會,組織了行動委員會,毛澤東同志為書記。會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書記的行委,率領紅軍大隊于8月下旬踏上了重回井岡山的歸程。
就在這時候,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打響了。8月30日,敵湘贛兩軍各一部乘我軍主力欲歸未歸之際,向井岡山進攻,先是湘敵吳尚三個團,贛敵王均一個團,從酃縣直撲黃洋界。我第一營聞訊,于8月28日星夜兼程趕往前線,29日,到達黃洋界,加固工事。30日,敵發起四次進攻,都被我擊退,敵死傷百數十人,被打垮一個團。戰斗一晝夜,31日中午,敵人的進攻又開始了。紅軍戰士將在茨坪修理的一門迫擊炮搬上了瞭望哨,乘敵人準備進攻時,向敵人開火。當時,這門炮只有三發炮彈,前兩發都因受潮沒有打響,第三發終于在敵人中間開了花。炮響之后,各個山頭吹響了軍號,隱蔽在各山頭背后的赤衛隊員、暴動隊員都向敵人開火,煤油筒里的鞭炮也響了起來,男女老少一齊吶喊。此時敵人已精疲力盡,聽到到處是槍炮聲和喊殺聲,以為是紅軍主力回來了,于是敗下陣去。
一場激烈的戰斗結束后,軍民們繼續加固工事,嚴陣以待,以防敵人再犯。可是一夜過去了,卻不見敵人半點動靜。一營派出一支小分隊下山去偵察,方知敵人連夜逃走了。
9月26日,毛澤東同志率主力回到井岡山,面對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滿懷熱情地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
毛澤東同志手書《西江月·井岡山》
紅軍主力回到井岡山后,首戰占領遂川獲勝,接著,收復寧岡全縣,11月9日,紅軍主動出擊,首戰新城,殲敵一營;再戰龍源口,又殲敵一營。一天之內繳槍一百六十支,擊斃敵營長一人、士兵數十人,俘虜敵副營長二人、連長一人、排長一人、士兵一百余人。此為回師井岡山后的第三捷,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會剿”,收復了大部失地,鞏固了羅霄山脈中段政權。
11月2日,邊界黨接到了中央6月4日給井岡山前委的指示信。信中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介紹了其他革命根據地的經驗,肯定了建立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計劃,對邊界的工作作了許多正確的指示。6日,特委在茨坪召開擴大會議,討論了中央這封信,重新組織了邊界黨的最高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隨后,毛澤東同志以前委的名義給中央寫了回信《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即《井岡山的斗爭》一文。
《井岡山的斗爭》同《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兩篇著作,明確指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從理論上闡明了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全面地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為“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武裝斗爭的理論打下了基礎。這是毛澤東思想形成時期的重要內容。
1929年1月至1930年2月,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持續時期,這已經是《井岡山的斗爭》一文寫作以后的斗爭史了,1930年2月,發生了袁文才、王佐被殺事件,從而導致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喪失,淪為白區以后,寧岡、永新黨組織和地方武裝幾次想打進井岡山都未能成功。直至1949年6月,解放軍把紅旗插上井岡山,井岡山人民才得到解放。
這篇讀寫筆記不短了,有一則小故事,念念不忘,還想寫在這里。1928年8月下旬,在回師井岡山途中,當毛澤東同志得知紅軍戰士因為饑餓,把農民一塊地里的苞米吃光了,就通知部隊休息,對指戰員進行群眾紀律教育,并親自在一塊竹牌子上寫道:“因為我軍肚子餓了,為了充饑,把你的苞米吃光了,違犯了紀律。現在把兩元錢(光洋)埋在土里,請收下。”
這就是我們的毛澤東同志!這就是毛澤東同志領導的工農紅軍!
(經典讀記⑧:讀《井岡山的斗爭》的筆記,原文載1951年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61至86頁。)
??以上就是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方面的需求,可以隨時咨詢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jgspx.com.cn/jinggangshanjingshen/2023/0417/2321.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