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斗爭專項史三】井岡山經濟建設工作史匯總
根據地建立后,國民黨江西、湖南兩省的反動政府除了對井岡山頻繁發動軍事進攻之外,還采取了嚴密的經濟封鎖政策。
在敵人的經濟封鎖下,根據地的外面物資來源完全斷絕,軍民不僅要面對“三天一小戰,五天一大戰”的軍事斗爭,還要面臨嚴峻的經濟斗爭,有時候溫飽問題、傷病問題甚至比軍事問題還更嚴峻。

(毛澤東和群眾在一起)
在艱苦時期,糧食根本無法保證,別說大米,連吃“紅米飯南瓜湯”都成了奢望,戰士們常常是半饑餓狀態干革命。
因此,井岡山時期,武裝斗爭、政治斗爭毫無疑問是根據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經濟建設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某種意義上講,井岡山的經濟建設已經不是純粹的經濟建設了,而是要不要工農武裝割據的問題。
紅四軍的戰士在艱苦環境下,以罕見的艱苦奮斗精神,一方面與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戰斗,另一方面克服重重困難發展經濟,以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所以,井岡山不僅僅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而且還是新中國經濟的搖籃。
一,井岡山時期的土地革命
井岡山時期,為了發動群眾、擴大根據地,毛澤東及其領導下的邊界黨立即發動人民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為中心的土地革命運動。
1,井岡山早期的土地革命(1927.10---1928.4):早在1927年11月上旬,毛澤東到達井岡山不久,就在茅坪象山庵召開寧岡、永新、蓮花三縣原黨組織負責人會議,就武裝斗爭、土地革命等問題提出了意見,要求與會人員迅速行動起來,發動群眾打土豪。會議結束后,部隊和地方黨組織遵照毛澤東指示,在邊界各地普遍開展了打土豪的斗爭。在這一階段,主要有毛澤覃負責的寧岡大隴分田(1928年2月)、毛澤東主持的酃縣中村、沙田分田(1928年3月),這些分田工作是邊界土地斗爭的成功試點,其摸索出來的經驗對后來井岡山根據地普遍開展分田運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早期的分田主要工作如下:
(1),大力宣傳群眾。當時宣傳群眾的主要口號是“打到國民黨反動派”、“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債務和苛捐雜稅”等。1928年1月5日攻下遂川縣城后,毛澤東立即兵分三路,到于田、大坑、草林等地開展打土豪籌款子活動,宣傳革命主張。為發動群眾,毛澤東十分重視調查研究工作,不僅親自做調查,而且要求工農兵革命軍官兵都來做調查研究。到1928年2月底,茶陵、遂川、寧岡成立了縣工農兵政府,為全面深入發動土地革命奠定了良好的組織、群眾基礎。
(2),打土豪、分浮財這是根據地發動群眾的有效方法。在打土豪的過程中,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結合在一起,通過兩個步驟來展開:一是召開清算土豪劣紳剝削的群眾大會。會上農民訴說土豪劣紳罪行,革命軍當眾燒毀契約,宣布廢除債務和取消苛捐雜稅。通過大會,擴大了革命輿論,大造革命聲勢,廣大農民乘勢而起,革命熱情不斷高漲。二是分浮財。打開土豪劣紳谷倉,讓農民挑糧,殺掉土豪劣紳的豬,把肉分給農民,沒收土豪劣紳的衣物、用品等,發給農民。通過分浮財等讓農民看到革命軍給自己帶來直接利益,使農民認識到共產黨、革命軍是真心實意為窮苦人民辦實事、謀利益的,壯大了農民群眾的膽量,克服了對土豪劣紳的恐懼心理,為分田奠定基礎。
(3),對土豪劣紳罰款。根據土豪劣紳的罪惡和財力大小酌情處罰,少則幾百銀元、多則上千銀元。這種措施,一方面補充了革命軍補給,另一方面沉重打擊了土豪劣紳囂張氣焰,鼓舞了革命軍和廣大農民士氣。
(4)處決惡霸。井岡山時期沒有完全執行湘南的“燒、殺”政策,但是仍然處決了一些民憤極大的大土豪、大劣紳,這在當時造成很大影響,打擊了土豪劣紳的反動權勢,鼓舞了根據地群眾的革命決心。1928年1月24日,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后,公開處決危害百姓的劣紳郭渭堅,2月21日,寧岡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后,公開處決反動縣長張開陽。對惡霸劣紳的公開處決震動了邊界各縣,群眾運動聲勢大振,寧岡大隴區一帶隨即開始了分田。
(5),建立農民武裝在打土豪發動群眾的同時,邊界黨和工農革命軍十分重視武裝群眾的工作。 打土豪斗爭時,邊界各縣先后組織了以貧雇農為主體的赤衛隊。有了赤衛隊,就可以向土豪劣紳、不法地主發起猛烈的進攻,使以前沒有社會地位、沒有發言權的人,都挺起了搖桿、抬起了頭。
2,井岡山全盛時期的土地革命
(1),大力經營永新
1928年4月28日,朱、毛勝利會師。
5月底,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下設土地、軍事、財政、司法四個部,譚震林擔任土地部部長。
邊界政府成立后,很快就將土地革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縣、區、鄉蘇維埃政府都迅速成立了土地委員會,統籌土地革命事宜。
隨后,在5月至7月,在邊界政府領導下,各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
5月7日五斗江大捷后,朱德、毛澤東在永新城會合,部分指戰員提出乘勝追擊,攻打吉安。
毛澤東則決定應該先大力經營永新,再圖吉安。
永新是一個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大縣。它北通蓮花、萍鄉,西接茶陵,東鄰吉安,南連寧岡,水陸交通都很方便;境內崇山峻嶺,地形復雜??傊佬聼o論從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看都極為重要。
隨后,紅四軍軍委在永新建立工農兵政府,并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
5月9日,永新縣工農兵政府成立,由彭文洋擔任政府主席。
永新縣委、縣政府領導人劉真、王懷、劉作述、賀敏學、賀子珍、彭文洋等積極配合部隊深入農村,領導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發展地方武裝,建立地方紅色政權。
毛澤東還派出譚震林、蔡會文、宛希先、陳士榘等骨干深入地方,領導群眾打擊土豪劣紳、建立黨組織、擴建農民武裝、建立紅色政權,目的是在永新建立比較鞏固的根據地。
(2),塘邊分田
5月中旬草市坳大捷后,為了鞏固永新的勝利成果,毛澤東親自帶領三十一團到永新西鄉的塘邊一帶進行土地革命試點。永新縣委派賀子珍、徐佩沂等協助調查工作。
因為3月中下旬在酃縣中村的分田失敗,因此毛澤東對塘邊分田特別重視,這關系到農民的土地問題,必須慎之又慎。
首先,毛澤東請了一些農民開座談會,了解土地占有情況。得知塘邊和永新其他地方一樣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徐美山一戶就占地一百九十一畝,而另外四十八戶總共才有不到四十三畝,從而確定了土地革命對象。
其次,毛澤東對土地分配的方式廣泛征求百姓意見。針對當時沒收所有土地、再按勞動力重新分配的方式,有的老鄉就提出:如果全部沒收,那些沒有剝削農民的自耕農就會受到打擊;而且,如果按勞動力分配,老人和小孩就沒有土地。
從5月到6月,毛澤東在塘邊經過四十多天的分田試點調查,為后來土地革命的廣泛開展和制定《井岡山土地法》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正是由于毛澤東及其部隊做了大量細致深入的調查研究,我黨比較全面地掌握了湘贛邊界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自然條件、土地占有和階級關系等情況。
通過這些調查研究,毛澤東深刻了解了群眾的疾苦和群眾的利益需求。也正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毛澤東了解和把握了中國國情,并結合井岡山斗爭經驗和對全國革命形勢的分析和判斷,為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提供了實踐依據。
塘邊分田后不久,邊界各縣出現了全面分田的高潮。
(3)分田的步驟和方法:
首先,成立土地委員會。各縣、區、鄉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成立土地委員會,由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一般為5-7名貧雇農代表。政府討論土地分配問題時,先由土地委員會研究、提出具體分配方案,再由政府大會討論通過。
其次,宣傳分田道理。 土地委員會成立后,都加大了宣傳分田道理的力度,先由戰士深入各鄉各村進行個別和小范圍宣傳,再召開群眾大會進行宣傳。宣傳群眾時,進行打破“宿命論”的教育,幫助群眾破除“聽天由命”、“命中注定”、“八字不好”等迷信思想,讓群眾懂得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別人,幫助群眾樹立斗爭勝利的信心,使群眾懂得窮人的力量是最偉大的。
第三,確定分田原則。分田原則主要有:以鄉為單位分配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以原根為基礎、好壞搭配分配土地、留一部分紅軍公田、地主也分一份地。這些原則的確定,是通過調查研究和實踐探索得出來的經驗,有力的推動了根據地土地革命的順利進行。
第四,抽調紅軍干部下鄉指導分田。雖然進行了宣傳工作,但是在邊界分田仍然是件新鮮事物,怎么樣分,什么原則分,農民群眾不是很清楚。為解決這個問題,邊界黨抽調和派出了一批紅軍干部,深入邊界各縣、區、鄉、村區發動群眾,搞調查研究,掌握政策,指導分田。
第五,土地分配完畢以后組織復查。土地分配是個復雜的問題,尤其是邊界各縣分田都缺乏經驗,所以在分配土地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有些地方群眾沒完全發動起來就實行分田,有的中間階級混入政府,消極抵抗延宕分田,有的地方因為宗族觀念實行假分田,有的地方故意挑起土客籍矛盾破壞分田,這些失誤影響到了分田運動的落實。為了保證土地分配的盡量公平、讓大多數農民群眾滿意,組織復查也就十分必要。經過復查,有遺漏的、分配不公的、分配不合理的等問題基本都得到了解決。
3,井岡山土地革命的階級路線及路線斗爭。
根據地土地革命的勝利,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同時離不開制定、執行黨的階級路線。邊界時期,農村階級狀況大致分為三類:大中地主階級、小地主和富農的中間階級、中農貧雇農階級。針對邊界階級狀況,分田中的階級路線確定為: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小地主和富農,消滅大、中地主階級。在邊界分田的工作實踐中證明,中間階級是個重大問題,必須正確的對待中間階級,正確對待中小工商業者。經過邊界軍民的不斷嘗試、不斷努力,根據地雖然先后經歷“三月失敗”和“八月失敗”,甚至在“八月失敗”時出現“農民種田,地主收割”的悲劇,但根據地的分田運動仍然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土地革命,邊界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軍、參戰的熱情。根據中央第37號通告《關于沒收土地和建立蘇維埃》以及中央“六月來信”關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精神,邊界于1928年12月討論通過了《井岡山土地法》?!毒畬酵恋胤ā分苯又笇Я诉吔绲耐恋囟窢帲瑸槲尹h土地革命路線、政策的形成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為后來中央蘇區開展大規模的土地斗爭提供了寶貴經驗。井岡山土地斗爭的經驗表明: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創造敵人打不破的銅墻鐵壁,才能確保紅色政權得以鞏固和發展。
二,井岡山時期的農業建設
湘贛邊界的山區遠離大城市,交通不便,商品經濟很不發達,完全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國民黨反動政府除了對井岡山頻繁發動軍事進攻之外,還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政策。
在艱苦時期,糧食根本無法保證,別說大米,連吃“紅米飯南瓜湯”都成了奢望,戰士們常常是半饑餓狀態干革命。
為了粉碎敵人的封鎖,邊界黨和各級工農兵政府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保證邊界農業生產的發展。
1,領導軍民發展農業生產。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及邊界黨特別重視經濟建設,并把農業生產作為經濟建設的核心問題。
1928年5月下旬,邊界黨的“一大”后,根據地普遍實行分田,由農民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熱情。
為了粉碎敵人軍事進攻、保衛紅色政權,邊界各縣的許多男青壯年參加紅軍和赤衛隊,導致邊界缺乏勞動力。為此,邊界黨和政府廣泛發動留下來的婦女參加農業生產。廣大翻身解放的婦女克服困難,很快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
同時,毛澤東經常教育黨政工作人員和紅軍指戰員,要很好的領導、組織和支持農民發展農業生產,不僅如此,毛澤東還身體力行,親自參加農業勞動。在塘邊分田時,毛澤東、賀子珍、賀敏學和31團團部的同志就親自下水田割禾,群眾見狀,各個喜氣洋洋。
2,進行農田基本建設
為保障發展農業,毛澤東和邊界黨領導人民進行武裝斗爭的同時,還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農田基本建設。
(1),興修水利。
根據地建立前,土地荒蕪嚴重,農業生產嚴重破壞。為發展生產,邊界黨和政府發動農民修復陂、圳、壩,改善各縣水利狀況。
(2),修筑牛路,保護莊稼。
塘邊分田時,毛澤東發現群眾上坡放牛時,因為道路狹窄,牛在田里亂跑,吃掉不少禾苗,而且還以路踩壞莊稼。為此,毛澤東馬上召集黨支部群眾大會,決定專門在村后修路,耕牛不再從田邊經過。經過軍民齊心協力,終于在村后修建了幾條比馬路窄、比田埂寬“牛路”。
按照示范,邊界其他地方也開展了類似的工作。
(3),保護森林,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能增產大量的竹、木、油、茶,直接增加農民的收益。為保護發展森林資源,邊界黨和政府一方面制定有關保護森林的規定,另一方面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塘邊分田時,毛澤東親自上山勘察,根據陽光、土質等情況,確定種什么樹,并且親自參加干部、群眾會議,和大家一起討論植樹造林的具體方案。
三,井岡山時期的工業生產:
1,成立硝鹽坊。
因為經濟封鎖,食鹽成為根據地最稀缺的物資。雖然外面商人會偶爾運進來,但是價格貴得很,常常是一塊銀圓一斤鹽,而且還不一定買得到,運進來的也是杯水車薪。為此,根據地廣泛發動人民從白區秘密運進食鹽,同時還發動群眾自己動手熬硝鹽,自力更生,解決困難。
同時,軍需處也開辦了硝鹽坊。熬硝鹽的原料是廚房、舊屋等處的老墻土,方法是先把墻土打碎泡在水里,數天后將泡墻土的水放到鍋里去熬,水熬干后鍋里剩下的便是硝鹽。這種硝鹽吃起來雖然有苦澀味,但在當時環境下卻起到了救急應急的作用;而且硝鹽的副產品——硝,還為制造火藥提供了原料。
2,成立被服廠、糧庫、石印廠
1928年1月初,革命軍攻下遂川后,繳獲幾百擔白布和六架縫紉機。利用這些物資,余賁民在茅坪桃寮村創辦了根據地第一個被服廠。井岡山會師后,被服廠工人增加到一百三十余人。
1928年5月中旬,紅四軍軍需處在茅坪謝冠南家成立糧庫,打土豪運回的稻谷全部存放在糧庫里。糧庫工作人員負責保管糧食、礱谷篩米。
1928年5月19日,紅四軍草市坳大捷時,繳獲楊如軒部一臺油印機,于是由劉輝霄負責石印廠,印刷各種文件和宣傳品。
3,建立軍械廠。
袁文才的妻叔謝凡經自幼喜歡擺弄工具。在綠林時期,袁文才繳獲過一批反動派的槍,但是有的槍是壞槍,無法使用。袁文才想起妻叔,于是請他修理。袁文才待謝凡經一家不薄,謝凡經自是一口應允。
經過幾天擺弄,謝凡經還真修好了幾支壞槍。于是,袁文才便安排謝凡經等幾人搬進步云山白云寺,辦起了一個小修械所。
茅坪安家后,毛澤東聽說袁文才有個修械所,非常高興,于是和袁文才商議,從革命軍中找幾位懂槍的戰士充實到修械所,把修械所改稱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修械所”,那時候有九人的規模了。
井岡山會師后,隊伍壯大,但是槍支遠遠不夠用。剛剛成立的十二師就是一個“梭鏢師”。5月底分兵湘南后,留在井岡山的四個團有六千余人,但是槍支只有三千余條,胡少海的二十九團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大刀、長矛。
為增加武器,毛澤東、朱德決定抽調部分酃縣水口鉛錫礦工出身的戰士充實到修械所,改名為“軍械處”,任命水口工人出身的軍部特務營營長宋喬生擔任軍械處處長。
軍械處成立時工人達到了二十余人。起初因為經驗不足,試造土槍、土炮都失敗了,但宋喬生、謝凡經帶領戰士不斷摸索、改進,終于成功造出一門土炮。
毛澤東、朱德也特別指示部隊每到一處都要安排人員收集廢鐵,以供造槍炮用。
1928年6月底龍源口大捷繳獲敵人一千余條槍,但有不少壞槍。毛澤東將鐵匠出身的王佐部下、團參謀長刁輝林調入軍械處,并把軍械處遷至茨坪。
在宋喬生、謝凡經、刁輝林等人帶領下,戰士們通過不懈努力,造出了不少槍支。
根據地軍械處是我軍最早的“兵工廠”,為紅軍和地方武裝修理、制造了不少槍支,提高了紅軍的戰斗力,為根據地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井岡山時期的工商業建設:
根據的商業,在初期曾出現“枯滯”狀態, 為活躍根據地商業,邊界黨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其主要工作是建設紅色圩場。
早在1928年1月,紅軍攻破遂川時就開始著手恢復草林圩。
草林圩與唐江圩、營前圩、大汾圩合稱為遂川四大圩場,鎮上住有六百多戶,有近二百家店鋪,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小商人經營茶葉、酒類、油鹽等。在反動政府的壓榨和土豪劣紳、大資本家的盤剝下,他們艱難經營,草林圩的經濟命脈被大土豪黃禮瑞、郭朝宗把持。
1月10日,毛澤東到草林圩,命令曾士峨、羅榮桓的特務連迅速查封了黃禮瑞、郭朝宗的各種商號、當鋪、妓院、煙館,繳獲幾萬斤食鹽、幾千斤茶油、幾百擔布匹等。毛澤東命令把一部分東西分給百姓,一部分上交部隊。
第二天,毛澤東召開群眾大會,宣布:“我們革命軍是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我們懲辦的是大奸商,但是對中小工商業者,我們的政策是保護的,一粒鹽、一匹布也不動。允許自由買賣,保障合法經營。”
同時,取消國民黨的苛捐雜稅,打掉了反動派設立的五道稅卡,農民趕集不用交納任何稅費。
革命軍保護中小工商業的政策盤活了草林圩,圩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各地來趕圩的百姓絡繹不絕,為活躍根據地的物資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之后,根據地還在寧岡大隴、新城、睦村恢復圩場,許多白區的商販也進入根據地做生意,他們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把根據地緊缺的食鹽、煤油、醫藥帶到根據地的圩場交易。
根據地嚴格實行保護中小工商業的政策,并設立公賣處、公營商店、合作社等,促進了邊界的工商業發展。
五,井岡山時期的金融業
1,打土豪籌款子
1927年12月29日,毛澤東在寧岡龍市宣布了工農革命軍三大任務:一是打仗消滅敵人;二是打土豪籌款子;三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
打土豪籌款子是根據地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2,創辦上井造幣廠
20世紀20年代初,還在綠林時期,廣東龍川的銀匠謝榮珍、謝榮光(又名謝火龍)遷到遂川五斗江避難,后又遷到東坑村。
兩人不善務農,于是偷偷偽造“花邊”(井岡山土話,指銀圓),開始的時候兩人很謹慎,造一點花一點。

上井紅軍造幣廠舊址(周愛華攝)
后來謝榮珍去世,謝榮光到處收集銅板,加上少量銀,造出大量假銀圓,派人成捆成擔挑到江西、湖南、廣東等邊遠山區轉售,獲利巨大。官府發現后,下令通緝。謝榮光逃到永新牛田村繼續造假銀圓,后終因官府盤查甚嚴,只得停業。
王佐拉起綠林隊伍的時候,把謝榮光接到井岡山,讓他專造“花邊”,以供綠林軍用。
毛澤東率領革命軍上山后,這種造假銀圓的行為即停止。
1928年5月底,新任邊界政府主席袁文才想起王佐曾經辦過的“花邊廠”,于是請示毛澤東創辦造幣廠,以應對反動派經濟封鎖造成的困難。
毛澤東和特委同意了袁文才的請示。于是袁文才請謝榮光等當師傅,從跟隨秋收起義部隊上山的水口鉛錫礦工人中抽調部分戰士,在上井村一位鄒姓老表家創立了造幣廠。
造幣廠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來源于打土豪所得的銀器,印模是墨西哥版的“鷹洋”。為區別于官府的“鷹洋”,造幣廠工人在銀圓上鑿上一個“工”字,因此邊界軍民稱之為“工字銀圓”。
工字銀圓初上市場的時候,雖然系純銀打造,但技術畢竟粗糙,商人和群眾都不怎么敢用。
后來,由于邊界政府和各縣、區、鄉政府大力宣傳,廣大群眾才知道是紅軍工廠鑄造的貨真價實的純銀銀圓,開始紛紛使用,連外地商人也接納了工字銀圓。
此后,毛澤東命令部隊每攻占一處都要收集銀器,交軍需處備用,供造幣廠做原料。
1928年冬,敵人發動第三次“會剿”,造幣廠遷到大井的鐵坑和下井的桶缸山。
1929年初,敵人攻占井岡山,造幣廠遭破壞,此后不再生產。
上井造幣廠雖然只存在半年,但對打破敵人經濟封鎖、緩解根據地經濟困難發揮了巨大作用。工字銀圓的鑄造流通為以后中央蘇區貨幣鑄造乃至新中國銀行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在中國革命政權的貨幣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8年12月在原址上按原貌修復紅軍造幣廠時,出土了當年造幣時使用過的工具、原料以及銀圓等大量原物。
井岡山時期條件非常艱苦,但是邊界黨和政府發揚“艱苦奮斗攻難關”的井岡山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發展根據地經濟,這些經濟建設的經驗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作者:周愛華)
??以上就是【井岡山斗爭專項史三】井岡山經濟建設工作史匯總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方面的需求,可以隨時咨詢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jgspx.com.cn/jinggangshanjingshen/2020/0814/1983.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